《厦门日报》每年在这时,都会刊登高考考试复习要诀,据不少考生反映,成效非常不错。高考考试前夕学生的心理变化比较大,本人现结合迎考经验,提出以下对策。
考试前动力
第1计:挖掘潜能。不管你目前状况如何,你都要相信自己还有巨大的潜能。从目前到高考考试进步50名的大有人在,进步80名的也大概。
第2计:坚定意志。高考考试其实是看哪个坚持到最后,哪个就笑到最后。考生应竭尽全力知难而进,战胜惰性提高意志。
第3计:调好心态。心态决定成败,高考考试不止是常识和智商的角逐,更是心理的角逐。考生应努力改变近期的不好的心态。
第4计:把握自我。复习时紧跟老师脚踏实地地复习没错,但也要有自我意识:“我”怎么样适应老师的需要,怎么样依据我们的特征搞好最后阶段的复习,怎么样在“合奏”的首要条件下灵活处置“独奏”。
第5计:战胜自我。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,面对解题的繁难,面对角逐的重压,面对多变的情绪,只有“战胜自我”,才能海阔天空。
临考试前复习
第6计:每天做题。每天做些题目,让自己维持对问题的敏锐,形成模式辨别能力。当然,做题的数目不可以多,困难程度不适合大。
第7计:一次成功。面对一道题(最佳选择陌生的中档题)用心去做,看看能否一下子就理出思绪,一做就成功。一份试题,若不可以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,就总是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导致“隐性失分”。
第8计:讲求规范。建议考生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试试题,认真做完,再对照评分标准,看看答卷是不是严密、规范、恰如其分。
第9计:回到基础。一般说来,考试前不适合攻难点,既没这么多的时间,也不必。要回到基础,把基础打扎实,在考试时才能做到“基础分一分不丢”。
第10计:限时练习。可以找一组题(譬如10道选择题),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;也可以找1道大题,限时完成。这主如果创设一种考试情境,检验自己在紧张状况下的思维水平。
第11计:激活思维。可以找一些题,只想思路:第一步干什么,第二步干什么……(不必具体解析)再对照解答,检验我们的思路。如此做,有益于在短期里获得更多的解题方向。
第12计:勤于总结。应当把每一次训练当成巩固常识、练习技能的一次机会。题是做不完的,重点在于打好基础,勤于总结,探寻规律,一通百通。
预防考试焦虑
第13计:适度平静。平常个性张扬的学生,在张扬的首要条件下,可稍微平静一些;平常内向的学生,在平静中可略张扬一些。肯定重压下的平静是高考考试超水平发挥的必要条件。
第14计:适度自信。大考临近,我常对考生说:“这里需要拒绝所有犹豫,这里任何怯弱都无济于事。”自信,是成功的起点;失去信心,势必致使失败。
第15计:适度动机。动机过强和动机过弱,都不利于考试;适度动机,效率最高。期望值过高,容易致使考生紧张、忧郁、恐惧等情绪,进而导致考试的失败。
第16计:适度运动。期望同学们能依据我们的状况,适度运动运动,可以缓解紧张的神经,提升学习效率,保证考试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头脑。
第17计:适度交流。同龄人一块迎考,大伙的状况都差不多,适度交流、交流感情十分要紧。同学之情对增强信心、减缓重压有非常大的帮忙。当然,考试前时间宝贵,切不可“长谈”。除去和同学交流外,还可与父母、亲友交流。
第18计:充分筹备。认真做好考试前的复习和筹备工作,重视常识的学会和技能的练习,做到胸有成竹,心中不慌。
第19计:处变不惊。练习自己在面对变化的问题或困难时,能冷静地剖析、判断,采取科学的应付手段。譬如,面对考试试题的难易,要有“人难我难,我不怕难;人易我易,我不大意”的心态。
第20计:预防过劳。考试临近,切忌搞疲劳战术,过度疲劳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适,不利于考试时发挥出应有些水平。
消除考试焦虑
第21计:矫正担心。考生把担心逐一列出,会发现这类担心总是具备夸大、缩小和不现实等错误,如觉得自己不可以、过分夸大缺点、看不到优点等。要掌握正确辨析,对担心做出合理、积极的剖析,以好的心态参加考试。
第22计:自我暗示。借助暗示语句的强化用途,进行心理调节。暗示语要具体、简短和一定。譬如“我早就筹备好了,就等这一天了!”如此可以让大脑形成一个开心中心,抑制紧张情绪。
第23计:转移焦点。考试前焦点都集中在高考考试上,可以适合转移到与高考考试无关的事情上。如,赏析音乐、散步、与人交谈,也可以做深呼吸或大声唱歌、朗诵等。
第24计:系统脱敏。运用这种心理练习,直到在最令自己紧张的情景中也能镇定自若。
第25计:做操训练。做广播操或其他浅易运动,让肌肉放松,可以缓解身心疲劳,抑制紧张焦虑程度。
第26计:科学补氧。通过口服补氧类保健品或到氧吧补氧,使脑细胞和机体得到充足的氧提供。当然,这要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。
科学应考
第27计:填写信息,稳定情绪。试题一发下来,立即忙于答卷是不科学的,应先填写信息,如在答卷卡上涂清“试题种类”,写清名字和准考证号码等,如此做不止是考试的需要,更是一剂稳定情绪的“良药”。
第28计:总览全卷,不同难易。打开试题,看看什么是基础题,什么是中档题,什么是难点或压轴题,按先易后难的原则,确定解题顺序,逐题解答。力争做到“巧做低档题,全部做对;稳做中档题,一分不浪费;尽力冲击高端题,做错也无悔。”
第29计:认真审题,灵活答卷。审题要做到:一不漏掉题,二不看错题,三要审准题,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。
第30计:过程明确,稳中求快。一要书写明确,速度略快;二要一次成功;三要提升答卷速度;四要科学用草稿纸;五要力求准确,预防欲速不达。
第31计:心理状况,注意调节。考试中,要克服满不在乎的自负心理,要抛弃“在此一举”的负重心理,要克服畏首畏尾的胆怯心理。
第32计:尽可能多做,每分必争。高考考试评分,理科是按步骤、按要点给分;文科是按要素给分。考生在答卷时,要会多少答多少,就算是一条辅助线,一个符号,一小段文字,都可写上,没把握的也要敢于写,千万不要将不可以完全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题舍弃不做。
第33计:抓住“题眼”,构建“桥梁”。一般难点都有个重点(称之为“题眼”),抓住了“题眼”,问题就易于解决。除此之外,还要借助有关的常识、规律、信息进行多方联系,构建“桥梁”,找出问题的内在联系,从而构思解题策略,准确、快捷地解决问题。
第34计:遇见易题,格外小心。易题,容易使人轻视,不注意题目的细微变化,不费思索顺手写来,可能铸成大错。所以有“容易题,容易错”的说法。要了解,题目对你容易,对其他人也容易。
第35计:思路暂塞,掌握变通。考试时,熟悉的常识、办法忽然想不起来,这个时候要掌握变通。一是换个角度或思路,从与题目有关的项目开始回想;二是借助本卷中其他题目中的信息;三是暂时舍弃,换另一道题做,等情绪稳定、思路明确时,再回过头来做,可能有意料之外的收成。
第36计:注意检查,降低失误。争取有肯定的时间检查答题,主如果检查题目是不是遗漏,是不是弄错了题意,是不是抄错了什么,尽可能降低失误。对一些“疑似”答案,特别应该注意检查――可以对思路检查,对步骤检查,对结果检查,对考试试题需要检查等。厦门一中校长、特级教师 任勇